云南成考网,主要为云南省成考考生提供报考咨询、考前培训服务的网站,所有报考信息以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官网为准。

成考专题:

2023年云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2023-07-28整理编辑:云南成考网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答案】C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这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的观点。

【应试指导】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任何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一切物质的存在方式,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脱离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另一方面,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的承担者和主体,无物质的运动也是不存在

3.把水、火、土、气等具体物质形态看成世界本原的观点,是一种(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B.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D.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答案】B

4.下列选项中,说明了要坚持“两点论”,全面看问题的是(  )

A.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监听则明,偏信则暗

【答案】D

5.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会引起质变

【答案】D

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物辩证法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激辩论观点

【答案】B

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  )

A.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B.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B.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D.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D

8.认识的高级阶段是(  )

A.感性认识               B.理性认识

B.直接认识               D.间接认识

【答案】D

9.唯物史观认为,历史人物的活动可以(  )

A.完全摆脱社会规律的制约       B.深刻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

B.根本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D.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进程

【答案】B

10.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B

11.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

A.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

B.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C.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D.思想理论对历史发展的引领作用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分歧。。

【应试指导】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而唯心史观认为少数天才、帝王、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所以,两者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1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应试指导】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最主要的社会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13.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含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个方面,其中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  )

A.重要武器

B.主要形式

C.战略阵地

D.基本内容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土地革命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关系。

【应试指导】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关系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长期贫穷落后的重要根源。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又是土地问题。因此,进行土地革命,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中国民主革命主要的基本的内容。除此之外,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革命根据地是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

14.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六大  C. 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答案】C

15.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A.战争与革命  B. 和平与发展  C.改革与开放  D.发展与创新

【答案】B

16.从社会性质上看,近代中国社会属于(  )

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D

17.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答案】A

18.邓小平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

A.解放生产力  B. 发展生产力  C.实现共同富裕  D. 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C

19.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  )

A.四项基本原则    B.人人平等原则

C.和平共处原则    D.公平正义原则

【答案】A

20.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   )

A.把“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把“培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D.把“实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案】C   

2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   )

A.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B.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C.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

D.社会、经济全球化

【答案】C

22.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比其他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更特殊的权利是(   )

A.立法权

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行政管辖权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答案】D

2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开拓创新

D.与时俱进

【答案】D

24.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A.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

B.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国民革命的影响

【答案】B

25.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经验是在(   )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答案】D

26.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中,稳定是(   )

A.目的  B.动力  C.根本  D.前提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应试指导】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27.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   )

A.温饱水平  B.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发达国家水平  D.小康水平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应试指导】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劳分配为主体,按需分配为辅

C.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为辅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应试指导】以按劳分配为主

29.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变为(  )

A.提高质量和效益

B.扩大经济规模

C.提高发展速度

D.加大投资力度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共十八大的内容。

【应试指导】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土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30.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  )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C.坚持民主集中制

D.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应试指导】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核心和精髓是人民民主,发扬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客,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3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提倡集体主义,反对(  )

A.个人利益

B.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C.等价交换原则

D.物质利益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应试指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提倡集体主艾,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这是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旨,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

32.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

A.抛弃一切个人利益

B.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C.集体主义思想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答案】C

33.遵义会议上,中央在实际上确立了谁的核心领导地位(  )

A.毛泽东  B.王稼祥  C.周恩来  D.张闻天

【答案】A

34.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C.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D.根据地建设,工人运动,党的建设

【答案】B

35.中国共产党同顽固派斗争的策略原则是(  )

A.有理有利有节

D.独立自主

C.武装对抗

D.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答案】A

36.我国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投入的重要途径有(  )

A.保证粮食稳定增长,搞活多种经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B.引导农民增加劳动投入和资金积累

C.中央和地方保证必要的农业投入

D.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建立产销直接挂钩的新机制

【答案】C

37.社会革命和改革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 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C. 广大群众和少数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D.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C

38.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基础是(   )

A. 工农联盟              B. 工、农和小资产阶级联盟

C. 工、农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   D. 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

【答案】A

39.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 集体主义  B. 爱国主义  C. 国际主义  D. 为人民服务

【答案】B

4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  )

A.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建设中国

B. 根据中国的实际需要改造马克思主义

C.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D.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答案】D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41.错误.

(1)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强调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承认并遵循客观规律为前题.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充分发挥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巾的主体作用.而物质世界存在其内在的规律性.人的行为如果违背它,必然受习规律的惩罚,导致无效或失败的结果,所以,按照客麓规律办事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要求。

(2)强调客观规律,并不是否定主观能动性,恰恰是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只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讲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夸大精神的作用,导致实践中的唯心主义。题中的“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什么人间奇迹都能伪造出来”的观点显然并没有以承认和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而是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结合起来,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4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42.正确。

(1)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它是党和政府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的,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简述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答案要点:

(1)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分)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性质。2分)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2分)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 下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2分)

(3)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2分)

 

44.简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

答案要点:

(1)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1分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分)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

第一,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1分)

把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主体”和“两翼”是有机统的整体,二者相互促进。4分)

简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及其内在关系。

答案要点:

1)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分)

(2)以上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第一,有法可依是前提,就是要建立统一、完备、科学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及时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规范。(2分)

第二,有法必依是核心,就是要保证法律效力的普遍性和有效性。(2分)

第三,执法必严是关键,就是要确保严格公正的执法和司法。(1分)

第四,违法必究是保障,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给予惩处。(1分)

45.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什么说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怎样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答案要点:

1)只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一,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4分)

第二,从国内看,当今中国正在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和具体制度不加以改进和完善,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4分)

第三,从党的自身建设看,党的实际状况同所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需要通过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3分)

2)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一下问题:

第一,必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3分)第二,必须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3分)第三,必须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问题。(3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且观点正确,可酌情给分)


【免责声明】

  •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

云南成考考试服务

2025年云南成人高考还有

考试时间:10月18日-19日
进入成考报名系统 进入成绩查询系统
2025年

扫一扫 添加老师

对成考有疑惑?在线老师随时解惑
成考报名:2025年9月初 冲刺成考:8月起
高起专  总分 600分
语文 | 数学 | 英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专升本  总分 600分
政治 | 英语 | 专业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起本  总分 600分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史地综合(或理化综合)
现场确认:九月初 参加考试:10月18、19日 成绩查询:11月中旬 录取查询:12月(分批次)
2026年
新生开学:3月 学籍查询 毕业